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安全提示:六种“红包”不能抢

来源:
江西网警在线
2018/08/27 18:52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江西网警在线 浏览次数:2033 日期:2016年2月11日 12:01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如果看到有人在微信发“红包”,你会不会随手就直接点开呢?当心了!没准儿这当中就隐藏诈骗“陷阱”。微信“红包”原本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如今却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为实施诈骗的新手段。  

 案例分析:微信抢红包一扫二维码损失1万

  据媒体报道,家住南京的周女士经常参与微信“抢红包”活动。几天前,她的一名“好友”给她发来一个红包,红包还包含“开抢500元代金券”的链接。

  周女士点击链接,发现自己竟抢到了“500元代金券”的头等奖,立即喜滋滋地点击指定网址领奖,并输入了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一大堆个人信息。输完信息后,对方还要求她扫描一个二维码。周女士虽有些犹豫,但想到是朋友发来,还是决定扫码。扫完码刚几分钟,周女士收到一条银行短信,银行卡里被转走了1万元。

  周女士立即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情况,朋友告诉她微信号被盗了。周女士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经公安机关检测,周女士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嫌疑人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了周女士的个人信息,又通过木马转发周女士的支付验证短信,并盗刷了她1万元。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微信等APP互动界面中嵌入钓鱼网址,一旦用户打开链接,其个人信息便被盗取。微信红包更被众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人会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通过分发嵌入钓鱼网站、木马程序下载地址的红包,盗取用户信息,甚至控制用户手机。

  安全提示:六种“红包”不能抢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2、分享链接抢红包系欺诈。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高额红包不可信。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警惕“AA红包”骗局。还有一种“AA红包”也要警惕,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微信红包有自己的专属橙红色界面,不需要进入AA收款界面;另外,用户收红包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点击领取就能存入微信零钱包。

 6、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因此,切勿轻易点击微信群中来历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