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男子拍死眼皮上一只小飞虫导致眼球被摘除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8/09/15 21:34
浏览量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深圳市民吴先生随手拍死了飞到左眼下眼皮的飞虫,之后眼睛出现肿痛、失去视力、眼角膜溶解及穿孔等症状,经专家抢救会诊,仍未能控制细菌,短短几天的发病时间,最终不得不摘除眼球。

       拍死眼皮上小飞虫 眼睛出现红肿疼痛

       9月8日早上,家在深圳福永的吴先生感觉有个小虫子飞到左眼下眼皮的位置,随手就把它拍死了,当时不自觉还揉了一下眼睛。1个小时后,吴先生感觉左眼红肿,疼痛,便去了当地社康就诊,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由于眼睛持续不舒服,吴先生中午又到当地医院急诊,左眼视力已下降至0.02,眼压53mmHg(正常眼压20 mmHg以内)。检查发现吴先生左眼结膜混浊水肿,医生以“急性青光眼”收其住院治疗,为他降眼压、局部抗炎治疗。

       第二天,吴先生的左眼皮肿得更厉害,同时出现痉挛,还有黄绿色分泌物;眼角膜也出现水肿,并有大面积灰白浸润;眼睛前房还有大量积脓。医生考虑可能是“绿脓杆菌感染”,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对吴先生进行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

       经抗感染治疗后,吴先生左眼症状并无缓解,局部炎症继续发展,于是转诊到了深圳市眼科医院。9月10日下午到达深圳市眼科医院时,吴先生左眼已肿至睁不开,眼球都无法转动。角膜病科黎明医生为其诊治,需扒开眼皮才能看到角膜,经查视力已丧失,仅有光感。黎明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眶蜂窝组织炎”,随即收住院治疗。

       黎明医生介绍,患者角膜此时已发生溶解、有穿孔,病情已发展成眼内炎。给予其左眼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眼内治疗),每15分钟滴一次抗感染药水(眼外治疗),强力控制炎症向眼底发展。

       黎明医生多次邀请该院眼底病科主任张国明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力图保住吴先生眼球。经过1天的治疗,吴先生感觉到左眼不那么刺痛了,眼球也能转动了。但细菌凶猛,9月13日,已感染到眼球内部,药物治疗已不能控制病情。细菌有可能通过视神经向颅内蔓延,最终只能摘除眼球。

       飞虫可能带有毒性 市民要尽量避免碰触眼睛

       吴先生今年只有36岁,因为一只小飞虫造成眼球摘除,吴先生的母亲在医院现场哭得很伤心。谁都没有想到,一只小飞虫竟然这么大危害。南都记者了解到,专家怀疑吴先生拍死的飞虫本身带有一定毒性,又携带有毒力非常强的细菌,刚好又在眼皮底下拍死,加上患者又揉了眼睛,两种毒性叠加,导致病情发展迅猛,在48小时内即可突破眼睛表面的防御,感染整个眼部。

       专家提醒市民,昆虫种类非常多,很多都带有毒性,如果不慎接触,尽量避免接触的部位触碰眼睛;眼睛如果发生红肿疼痛,应第一时间到眼科专科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

       小心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此次吴先生不幸摘除眼球,病理分析要一周后才出结果,医生高度怀疑是“绿脓杆菌感染”。医生介绍,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症状剧烈,发展迅速,可于24~48小时内破坏整个角膜,数日内即可失明。

       绿脓杆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但侵袭力很弱,它必须通过破损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因此,各种形式的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软化症、头面部肿瘤放射、化学伤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因素所引起的角膜上皮不健康情况,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

       绿脓杆菌除毒性强外,还能产生一种蛋白溶酶,溃疡本身又产生胶原酶,蛋白溶酶和胶原酶都对角膜小板具有胶原溶解作用。胶原酶活性有赖于钙离子的浓度,在近似血清钙的浓度下活性较大,而泪水和房水则不断补充钙离子,因而胶原酶更加活跃造成角膜组织大量且迅速的溶解与坏死,以致造成早期的角膜穿孔。(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李榕原标题《深圳男子拍死眼皮上小飞虫,导致眼角膜溶解眼球被摘除》)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