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家庭急救知识亟待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
互联网
2018/09/19 16:11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557日期:2016年6月14日 13:53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人们不会忘记20141231,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使新年第一天充满了惊恐和哀伤。事故发生后,社会开始对现场急救问题进行深刻反思。125,由健康时报社主办,中国保健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支持,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第一届中国家庭急救教育普及推广专家共识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与会的众多专家强烈呼吁:要让家庭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急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以家庭为单位学习急救技能。

   

   警示:现场急救是急救体系最大缺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猝死事件不断增加,但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却严重不足。急救三大环节(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急救、院内急救)之一的现场急救,至今仍然非常薄弱。
       “我在美国任教时,发现学校的每个楼层都贴有心肺复苏术(CPR)操作示意图,校方鼓励学生花半天时间学习急救技能。仅一年内,我所在楼层的人员就采用CPR抢救了两人。但是,我国酒店、学校都没有类似的急救示意图。在很多国家的公共场所,一些急救设置都是标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说。
       “以现有条件,人们在10分钟之内得到专业救助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患者在急救医生到达现场时已失去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当意外伤病发生后,老百姓必须有一个自我判断和救助。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指出。
       “有人进行心肺复苏时用手按压病员的右胸;有人在运输伤员时直接拉着伤员的手就往病床上抬。现场急救中发生的错误事例不胜枚举。资料表明,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如果家人没能在患者发生呼吸骤停后4~6分钟的关键急救时间内实施现场急救,那么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医生往往回天乏力。所以,人们亟须大量补充急救知识。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强调。

  2014年1231,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使新年第一天充满了惊恐和哀伤。事故发生后,社会开始对现场急救问题进行深刻反思。125,由健康时报社主办,中国保健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支持,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第一届中国家庭急救教育普及推广专家共识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与会的众多专家强烈呼吁:要让家庭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急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以家庭为单位学习急救技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仲说:在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如何预防、如何不参与活动,但是很少有提到现场急救的问题。虽然全社会一直在普及急救知识,但是为什么普及率还这么低?可能很多人都是学个热闹,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希望家人不出事。另外,还存在面对紧急情况到底出不出手的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处于出手不安全、不出手不安心的矛盾之中。”
   

   呼吁:急救知识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王立祥教授指出,人们亟须树立一个理念——急救七分在平时。他指出:急救知识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国家的健康素养问题。在国外,急救技能被列为常规课程。但是,我国急救知识普及面临重大挑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很多人都处于旁观状态。急救培训也不尽如人意。很多经过简单培训的人不敢真正实施现场急救和自救。因此,要解决急救技能普及的问题不能单靠专业机构,而要建立企业、个人等广泛持续参与的公益平台。
       “
上海踩踏事故有防范不力的原因,但是如果现场有更多的人参与急救互救,很可能会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一方面,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绝不能单靠专业机构;另一方面,除了在成年人中开展急救教育,学校也应该开设急救课程。可以说,急救知识普及是人人相关的素质教育问题。这项工作应该由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们应该争取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名急救志愿者。王陇德院士指出。
       “倡议以家庭为单位学习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成为急救技能普及的倡导者、学习者,最后成为勇于担当的实践者。袁新立也表示。
       “必须加强科普,把急救力量藏于民间。急救不仅仅是减少生死损伤,而且是一种国家战略,社会各个系统都要参与。何忠杰强调。
       “在国外,经过培训的第一目击者都可以使用自动除颤仪(AED)。我国一些机场很早就挂上了AED,却标示仅限专业医生使用。另外,有很多非急诊科医生也不知道如何急救,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只能叫急救医生。因此,也应该把医生的专业向上推进。长庚全院医生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就是必须通过高级心肺复苏培训。”王仲说。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共同发布了《急救教育22条》,内容涉及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指压止血、骨折固定、火灾地震逃生,以及烫伤、食物中毒、冻伤、溺水、触电、农药中毒、吸入有害气体中毒、宠物咬伤、肢体扭伤等的急救知识。为了更好地实施急救教育22条,有关企业和机构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家庭急救教育培训基地”,并重点关注居家慢病老人、警察、老师、儿童、公共场所管理者五大人群的急救应急教育。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