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电动车安全隐患为生命埋下了定时炸弹

来源:
应急中国网
2018/09/25 13:35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应急中国网 浏览次数:876 日期:2015年7月22日 20:48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最近,一起关于电动车起火危害的模拟试验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中试验数据更是让人震惊!

 

 民房里模拟电瓶因充电短路起火

 短短3分30秒两辆电瓶车就猛烈燃烧

 模拟的起火场是一处二层楼的待拆民房,每层面积约为30平方米,二层用木板和钢板隔出,并架木质楼梯相连。

 用于试验的两辆电瓶车,并排停放在一层,模拟着居民平时为电瓶充电状态。实验开始后,模拟了其中一辆电瓶车因电瓶短路导致起火。

 实验前,一层室温仅为28.2℃;30秒后,充电线因短路火花四溅,此时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为120,火焰温度为310;2分钟后,电瓶车被彻底点燃,开始冒烟,室温达到180-220,火焰温度为680;3分30秒,两辆电瓶车全部猛烈燃烧,室温突破660,火焰温度已达1200℃。

 电瓶车燃烧期间,轮胎曾多次发出爆裂的声音。

 此时,民房一层和大门已被黑烟笼罩,二层也尽是黑烟弥漫,尽管实验场地的大门敞开,记者站在十米外,依然感觉热浪扑面,刺鼻气味呛得人难受。

   

    燃烧中产生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很致命

 实验中,仅仅3分钟,燃烧的火温就高达千度,30秒,有毒气体覆盖整个房间。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应急管理师表示:“电动车引发火灾危害原主要有两个:即火场温度和毒烟,电瓶车火灾中,烟气是致命的关键,烟气中存有大量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上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现场的检测,当电瓶车被点燃20秒后,硫化氢含量报警;30秒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报警,而在最猛烈燃烧时,硫化氢含量已达到最高240ppm,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也达到最高的442ppm和160ppm。

 应急管理师说:“当人体吸入超过100PPM的硫化氢时会慢性中毒,出现头痛、晕眩、恶心、眼睛剧痛、连续咳嗽等不适症状。当人长时间在低浓度硫化氢条件下工作时,极可能引发人员窒息死亡。”

 

 安全隐患,为生命埋下了定时炸弹

 来自消防部门的统计,2014年,浙江省内因电动车引发火灾中,伤亡的有10起,造成9人死亡,5人受伤。2015年至今,杭州已经发生电动车引发的火灾61起。

 应急管理师认为:火灾发生的原因是火灾地存有安全隐患,无形中在生活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将会造成巨大损失。

 很多人都是在晚上为爱车充电,这个时间段往往都是人们熟睡的时候,即使发现了,往往也没有时间逃离。在使用上,一些老小区的部分车主,习惯把电动车放到楼道内充电,一旦起火会直接封堵逃生通道。还有将室内使用的接线板,放置到室外使用,容易导致接线板老化并漏电,尤其在阴雨天极易造成漏电、火灾,这些安全隐患无一不危及小区居民人身安全。

 

 充电要特别注意,要避免夜间在楼道长时间充电

 从实验中发现,一旦电动车燃烧起来,毒烟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向上,所以1楼电动车着火很快会导致整幢楼陷入毒烟密布的状态,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充电要特别注意,要避免夜间在楼道长时间充电!

 有条件的小区最好能够按相关消防要求设立停车棚,对电瓶车进行集中充电、集中管理,让隐患尽量远离居民楼。

 车辆充电时应尽量在室外进行,或将电池拆下单独充电。充电线路要选择合适的线路,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个小时。

 电动车充电器尽量不要放在车上,因为有时候路面颠簸容易导致充电器内部发生短路,再充电时容易引起自燃。

 特别提示:

 在电动车自燃产生明火后的几分钟内,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顺着楼梯迅速充满了整个楼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逃生方法,在穿越楼梯逃生的过程中,一旦吸入高温有毒的烟气,就十分危险。须根据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逃生通道和方法。如果开门后发现楼梯已被明火封堵,高温烟气已令人无法呼吸,可选择窗口呼救或逃生,但都要具体情况而定。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