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热水泡脚猝死事件对这八种情况的人发出警示

来源:
凤凰网
2018/09/26 11:11
浏览量

 

作者:家庭应急网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588 日期:2014年12月29日 16:47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冬天气温下降,深夜回家用热水泡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然而,汉口一位46岁的女市民刘霞在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经抢救无效后离世。专家提醒,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市民,近期应注意防寒保暖,少用过热的水洗澡、泡脚。

  一、为何泡个脚就猝死?          

  经检查发现,刘霞头部脑血管有动脉瘤突发破裂。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很难发现,而一旦破裂,就会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情况很凶险,致死、致残率较高。少数特殊的脑血管动脉瘤会有眼睑下垂、夜间头痛、行走不稳等早期症状。

  气温骤降时,脑血管疾病发病者明显增加。刘霞发病时,正好遇到两大诱因,一是天气转冷,二是深夜用热水泡脚,都可能令血管受到强烈刺激,一定程度上诱发疾病。因此,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市民,近期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身体遭受冷暖刺激。少用过热的水洗澡、泡脚,少喝酒,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还应定时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

 二、冬季如何泡脚效果更佳?

  选用木桶比电动洗脚盆要好。在杨小红主任看来,泡脚选用木桶比较好,因为木头与水、中药(如加入中药)不容易产生反应,而塑料或者金属材质的盆则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对水质有所影响,正如喝水时用金属杯或者陶瓷杯,效果不一样。而用木桶则比较原生态点,保持中药的效果会好一些。

  不必用开水自然冷却水。水温控制在38℃-43℃左右,时间一般15-30分钟左右,水在踝关节以上膝盖以下效果较好。杨小红主任特别指出,使用开水自然冷却水是防止细菌感染,产妇洗澡时才必须的,而泡脚用开水自然冷却水则完全没有必要。

  不一定要出汗才算有效。“泡完脚后腿部感觉轻松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泡出汗。”杨小红主任说。只有患感冒的人才需要泡出汗,而正常人则是不需要的,而且在秋冬季节或者空调房间内出汗也极易着凉。

  饭后半个小时内不宜泡脚。杨小红主任提醒,饭后半个小时内不宜泡脚,否则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而且在过于饥饿的情况下也不宜泡脚。她建议,泡脚最好是在睡觉之前,效果会比较好。

 三、5类人群不宜泡脚

  (一)阴虚体质人群

  部分体质比较敏感的阴虚体质人群,泡脚可能会引起流汗、头晕。并且泡脚会促进阳气,而阴虚体质人群身体本身比较热,泡脚会使阴虚加重,虚火上升,建议最好不要泡脚。

  (二)体质虚弱人群

  身体虚弱的人,在泡脚或出汗的时候容易虚脱,泡脚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低血压,严重时可能晕厥。

  (三)低血压人群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更低。

  (四)急性疾病人群

  有头痛、头晕、气喘、咳嗽等症状,冠心病频发、血压不稳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脚。

  (五)孕妇

  由于现在的孕妇不常走动,泡脚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动胎气,所以建议孕妇最好不要泡脚。

  四、三类疾病患者泡脚应小心

  (一)糖尿病人:糖尿病病人由于神经受损感觉比较迟钝,在感觉温度方面不会那么准确,往往比实际的温度感觉要低,所以极易烫伤。而且糖尿病人的皮肤烫伤并不像正常人的皮肤容易恢复,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截肢,反而弄巧成拙。糖尿病病人泡脚时,最好由健康的家人来试水温或者使用体温计量水温。

  (二)心脏病人:心脏病患者病情比较平稳时,可以用热水泡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并且有头痛、头晕、心绞痛等急症时,则建议不要泡脚。

  (三)脚气患者:脚气患者最好在家里泡脚比较干净,在外边极易造成细菌感染,不利于脚气恢复。脚气患者泡脚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反而有利于脚气患处的好转,只是在泡脚后必须给患处上药,以促进皮肤的恢复。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