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网上招聘交押金要当心诈骗陷阱

来源:
渤海早报
2018/11/07 09:10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渤海早报 浏览次数:3925 日期:2015年3月31日 09:44
 

 一、求职者:被变相收费

 刘铁(化名)在天津市一所高校读大二,由于课余时间充裕,他想找一份兼职。在招聘网站上,刘铁看到了一则招聘服务生的信息,“工资日结,每日300元。”刘铁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他拨通了招聘信息上的电话,并按照对方“经理”的要求来到了南开区某歌厅。经理是个40余岁的中年女性,双方见面后,她让刘铁先交300元“服装费”,并告诉刘铁,工作一个星期后会把这笔钱退给他。刘铁缺乏社会经验,认为服务员穿统一工服合情合理,于是就把钱交了。交完钱后,一名男子把刘铁接到了另一家歌厅,刘铁在歌厅看到,一个包间里坐着十多个无所事事的人。该男子随后向刘铁索要“办证费”200元。刘铁身上已没有现金,便告诉该男子。男子说有多少先交多少,不够的明天再补上,刘铁坚持说身上没钱,该男子便给刘铁分配了当歌厅服务生的工作。男子走后,刘铁向其他人了解情况,发现大家都是从招聘网站看到信息后来应聘的,只不过有的人和刘铁一样,是从别的歌厅过来的,有的人则是直接来到了这里。至于交费名目,更是千奇百怪。而且招聘信息称工资日结,但大家来到这里后,经理却告诉他们是周结,一名已经“工作”了一周的小伙子告诉刘铁,他至今没拿到工资,交了钱,连证件和工服都看不到,大部分人最后无声离职。

 二、受骗者:被层层盘剥

 记者调查发现,刘铁去的第一家歌厅就是招聘网站上所登记的歌厅,为什么刘铁会被带去另一家歌厅?有被骗者称是因为上述歌厅相互勾结,为了在一个应聘者身上骗到更多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歌厅”抓住应聘者对于高薪追求的心理实施诈骗,记者以应试者身份给某KTV打电话,一名自称张经理的人要求记者去面试。记者来到该KTV,张经理也是要求记者交300元押金,当记者让对方提供交费凭证时,对方说可以提供收据,但不能提供正规发票,记者借故离开。

 据调查,类似骗局已经存在很久,但因取证难以及受骗者不愿作证等原因,致使骗局依然存在。受骗者多是外来务工者和在校大学生。外来务工者因为人生地不熟,急需找一份工作,往往轻信这类骗局。部分大学生也需要兼职,但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也易受骗。

 一位曾在歌厅工作的人向记者透露了招聘骗局的部分内幕:先交300元用于“买服装”,当应聘者发现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与招聘单位所说的不符时,总会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工作几天,会把300块挣回来。骗子正好利用应聘者的这种心理,在应聘者工作的这几天将其当免费苦力使,当应聘者实在做不下去了。招聘方便吸引新的受骗者来补充。负责应聘的人实际上只是中介(并非歌厅员工,只负责招人,然后从300元“服装费”中拿提成,服装最多值100元)。对于应聘者而言,因双方并未签订合同,即使发现自己被骗,也因拿不出证据,多半选择无奈离开。

 三、律师支招:如何防上当

 现实社会中,如何避免上虚假招聘的当?对此,天津张盈律师事务所孙国宾律师表示,应聘者在求职时,首先要端正态度,选择岗位切合实际,对于高薪职业要有正确的认知,结合自身能力进行甄别;第二,观察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是否有相应资质,即用人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中介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用以初步判断招聘方是不是正规企业;第三,从应聘地点上看,无论用人单位还是中介机构,一般都会有正规的经营场所,如果面试地点在一些临时性场所,例如酒店,那么应聘者就要格外小心了;第四,从费用支出上看,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收取押金、工服费等费用。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要求求职者缴纳费用,求职者须要求对方提供正规发票,注意留存相应证据;第五,从入职程序来讲,双方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薪资报酬、工时制度等都应明确约定,便于发生争议时有据可循。

 此外,应聘者无论应聘正式工作还是兼职工作,都要到正规应聘网站上寻找信息,不能相信一些来源不明的消息,尤其不能相信路边小广告。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