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陈士渠防骗讲堂:假扶贫 真诈骗

来源:
中国之声
2019/02/18 10:39
浏览量

 

 

        大家好,我是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揭秘行骗手段,发布防骗指南,以案说法,帮您擦亮眼睛。近年来,犯罪分子紧跟社会热点,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比如原来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等老骗术,如今又披上了“精准扶贫”的新外衣粉墨登场。

       《陈士渠防骗讲堂》第一讲

       假扶贫,真诈骗

点音频 听骗子怎么忽悠你

       骗子甲:老杨,我们是中央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这次来家里是恭喜你!你申请的贫困户指标批下来啦!

       陕西老杨:是吗?!太好了!去年儿子考上大学我就申请了,一直说我不达标,没批准。

       骗子甲:这次达标了,不过啊,每人要先交16块钱的会费,成了会员年底就能发几十万的扶贫款。来,手机、身份证给我,我给你设置一下。

       2017年12月,陕西陇县杨家坡村的老杨家中,来了一男一女两位陌生人,他们自称是中央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要给老杨家发放贫困补助。

       不过,他们说,要想领到扶贫金,每人要缴纳16块钱的会费,才能加入“为人民服务精准扶贫基金会”,等到办理好扶贫卡之后,年底每人可发放8万-80万元的扶贫资金。老杨想着会费不贵,就给自己和儿子都入了会员。

       陕西老杨:他们穿衣打扮就是干部模样,开着小汽车,他们还有政府公文,说是专门来扶贫的,我就相信了,不止我办了,村里好些人都办了。

       但一周以后,老杨和村民们的扶贫卡并没办下来,陇县公安局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这很可能是诈骗案。经过调查,一个打着“精准扶贫”旗号,案件涉及全国14个省的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犯罪团伙不仅在陕西各县区设有办事处,远在江苏的头目谷少琴还通过微信成立了“精准扶贫为人民服务”平台,成立财务部、政宣部、督察部等机构,任命了13名常委,由常委各自组织团队,利用微信群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会员。

       骗子谷少琴:张常委,通知一下,每天早上7点到8点,晚上7点到8点,会员必须要在群里听政策,我要讲话,宣传一下扶贫的新政策。

       骗子甲:好的,谷会长。现在群里每天我都会按时发语音,很多会员把家人、朋友都拉进来了,最近福建、山东都发展了不少会员,现在咱们全国的会员都超过30万了。

     骗子谷少琴:干的不错,你们人头拉来的越多,给你们的奖励也就越多,放心吧,我已经跟财务部说了,下个月就给你们落实。

       这样看来,谷少琴就是案件的主谋了?其实不然,像谷少琴这样的头目还有很多,他们只是位于前哨的犯罪实施者、甚至本身也是受害者,被真正的大佬们称作“猪头”。而那些幕后主使,则藏身在大山深处的广西百色凌云县。

       广西凌云骗子甲:老万,谷少琴那边最近有没有动静?会员费进账情况怎么样?

       广西凌云骗子乙:已经收到六百多万了,除了谷少琴这个“猪头”,最近又发掘了其他的“猪头”,估计也能拉来不少人。

       广西凌云骗子甲:那就把公文发给他,等谷少琴这轮猪被割完了,再换一批“猪头”,继续发展新会员。

       案情解剖

       骗子们下乡入户,费尽心机扮演“政府工作人员”,却只针对贫困户,而且每人只收16块钱的会费,既然是诈骗案件,为什么一开始要做这样高成本的投入?

       警方在侦办此类案件时发现,犯罪团伙的目的就是要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会员,用几块、十几块的会员费做诱饵,不仅诱惑能力强,而且蔓延速度快,但同时,影响面广、社会危害性也极大。刑警王冬:

       最开始最底层的接触,都是这些人冒充民政局的干部直接就到贫困户家里头去了,这就是属于编造谎话面对面接触的这种最初级的诈骗方式。

       此外,广西凌云的犯罪团伙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实施连环诈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各种修图软件伪造国家公文证件,在微信群内冒充扶贫基金会领导身份,骗取他人信任。

       每个团队在下边发展(下线),(类似)传销类的犯罪,一级发展一级,就是那种组织模式,而且定期上课,你必须要在线听相关的国家政策,整个构成的运行模式非常像传销。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不法分子就打着国家、民族旗号,伪造公文、证件、印章,以所谓的“民族资产”需要解冻、交纳一定启动费用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为名,实施诈骗活动。如今,这些“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又披上了扶贫、慈善等新外衣,再度死灰复燃。

       我是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听了今天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骗术往往是复合型犯罪,不仅有传统诈骗犯罪的手法,还有类似传销发展下线的特点,同时还使用了电信诈骗的方法。

       他们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等名义,借助微信群发展下线。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拉着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加入所谓慈善、投资、养老等“基金会”和“项目”,因为只有几块、几十块的费用,所以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入会,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这类诈骗手法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变,我们有没有什么简单识别的方法?

       陈士渠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虽然手法多样,但是广大群众只要谨记“三个凡是”就可鉴别骗局:

       当前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的项目,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让交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国家不会通过网络等非正式方式发放扶贫款、救济款;

       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各类APP、项目,均是诈骗。记住这三点,再复杂的骗术,都能够防范。

       今天的《陈士渠防骗讲堂》就到这里,明天关注网络刷单赚钱的骗局,咱们同一时间再见。

       (来源:中国之声,记者:李欣、雷恺,原标题《陈士渠防骗讲堂第一讲:假扶贫,真诈骗》)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