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不着急:哲学家冯友兰长寿秘诀

来源:
中国家庭应急网
2019/10/17 11:20
浏览量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享誉中外的哲学家,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1990年11月26日以95岁高龄去世。历经世事变迁、人世沧桑的中国哲学大家冯友兰保持长寿的方法和诀窍值得外界探讨和借鉴。

 

 

        △冯友兰与毛泽东握手

 

       冯友兰出自“诗礼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品格言行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庸”之道的影响。冯先生养生健体之道也带有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影子。

冯友兰生前有人问他长寿秘籍是什么,他慢悠悠地说了三个字:“不着急”。不着急这三个字,可以说是冯友兰人生态度的核心,也是他养生之道的关键所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书影

 

       “不着急”这种豁达从容的姿态,在难得的为人处世的境界。都说读书人易刻薄,但是冯友兰却是十分豁达宽厚。冯友兰一生从不与人做无谓争执,也从不说刻薄的话,对待家人朋友更是如此。他的好友季羡林在《悼念冯友兰先生》一文中曾说到冯友兰先生“大度包容”的品性。

 

       真正豁达从容者,

       要么是一生顺风顺水,因圆满而豁达;

       要么是阅尽沧海,因阅历而从容。

       冯友兰显然不是前一种,他早年丧父,晚年丧子,发妻先逝,更遭遇重大政治灾难。他近百年寿命里,可以说见证了风云变幻。但冯友兰从未因此消沉一蹶不振,他常以乐观从容的心态面对这一切。

 

 

        冯友兰曾说:

        “ 我一生得益于三个女子,

        早年读书赖慈母,

        中年事业有贤妻,

        晚年又得女儿孝,

        扶我云天万里飞。

        (《三松堂全集·诗词楹联集》)

 

       这是他在87岁赴美接受哥伦比亚大学赋予其荣誉博士学位时总结到的。冯友兰总结的几乎都是好的方面,足见其坚韧豁达,否则,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一生被三事所鞭策,早年丧父失所怙,晚年丧妻儿,政治遭难含垢忍辱,逼我云天万里飞。

 

 

       冯友兰的豁达从容是非常顽强坚韧的。他曾说: “环境是可以努力战胜的,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他的弟子涂又光曾在《超越生死的人》一文里回忆,说冯友兰“他挨批挨斗,若无事然,照样吃得,照样睡得”。冯友兰的女儿宗璞也在《霞落燕园》中写道:“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点,内心的稳定与富足。这也许是长寿的原因之一。”

 

        是的,也许正是这种坚韧的豁达,让他在那个时代挺过了动乱与病痛磨难,挺成了近百年的长寿吧。人一旦自我放弃,那就难以拯救了,有再好的天赋再好的健康都无济于事,所以豁达从容,不屈不挠是种太珍贵的长寿药引,幸运的是,冯友兰得到了这些。

        当然,这种内心的稳定与富足,需要极高的修养来支撑。冯友兰作为一代大家,学术修养毋庸置疑,而且难得的是,他毕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学问,他认为:“ 一个人的的修养和做事的能力,从不因为他是青年、壮年和老年而异。

 

       如其所言,晚年的冯友兰并未停止思考,他仍投身于整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写出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耄耋之年的冯友兰,拖着病躯,仅凭记忆,竟然八个月写出了这部近三十万的著作。如此大的工作量,青壮年仍吃不消,他却完成了,如此敬业,令人敬佩。在这生命的最后,冯友兰最挂心的,却是中国哲学的发展,如此胸怀,又有几人能及。

       冯友兰女儿宗璞也曾在《三松堂断忆》里回忆道:“父亲一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他的头脑都被哲学占据了,没有空隙再来考虑诸多琐事,而且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尽量减少麻烦。”

 

       他深受儒道“无为”影响,认为该将两家的“无为”结合于实践,“率性而为”“因势而为”“顺理而为”。而且冯友兰提出人生有四境界,又常说“人与天地参”,将人等同于天地。因此冯友兰才这样地豁达从容,这样地不计较个人得失。

       不得不说,冯友兰这种对学识修养的追求的的确确促进了其长寿。美国的老年医学专家曾经介绍了老年人保健的六条措施,第一条就是目的,这也是关键的一条。这正同俗话所说,人活着要有奔头,有奔头就有活头。这然后,生活才不空虚,心情才能愉悦,身体才能健康,然才能长寿。

       冯友兰学识渊博,精通古典诗词,十分喜欢歌咏诗词,平日常用这种方法来抒发对美的追求。他尤其喜欢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词,甚至有时一起床就默默背诵。每当心有所动,便吟诵诗词以抒胸臆。陈来回忆说,冯友兰非常推   崇程明道的《秋月》一诗: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与冯友兰热爱清静,豁达无为的追求一致。女儿宗璞也回忆说:“每当住院,父亲总要反复吟哦《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生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或许冯友兰正是以这种方式疏通心情,彰显追求,保持豁达吧。

       不过,追求学问,博闻广记,常吟哦诗词这或许给冯友兰的大脑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以至于八十多岁的冯友兰仍然思路清楚,记忆清晰。

       而且,就连现代医学家也认为,吟哦诗词不仅仅是口腔和视觉器官的运动,而是全身器官的运动,不仅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能平衡大脑皮层的运动,甚至能能增强免疫功能。

       当然了,心境再豁达,学识修养再高,要想长寿,脱离不了基本的体格锻炼。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暂且不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来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的生活习惯就非常好,作息规律,从不熬夜,极少抽烟喝酒,吃饭细嚼慢咽,从不暴饮暴食。而且他从小练武,有武术功底,每天坚持锻炼,坚持做一套“祛病延年二十式”——由二十节动作组成的健身运动,肢体动作辅以呼吸锻炼。这或许与他研究关注中医学有很大关系。

 

       (来源:中国网、中国江苏网、腾讯网等)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