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强调:珍爱生命保安全

来源:
中国家庭应急网
2018/08/06 02:06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中国家庭应急网 浏览次数:44 日期:2015年8月29日 11:01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版《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次修订是在2004年修订的旧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整合,“三合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

  我们对比发现,此次修改最直观的变化是内容的精简,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将“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等内容作为中小学生守则,将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家长:“会自护懂求救”提得好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提出了文明绿色上网、会自护懂求救等与时俱进的内容获得众多家长好评。

  “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孩子因为上网不爱上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应该规范。”儿子在沈阳读初中一年级的家长刘女士认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上网时间和安全问题,都应该加强教育引导。

  张女士认为,网络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更应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看待网络的理念,“不是不能上网,是要学会正确上网、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对于守则中新增的“会自护懂求救”内容将提高中小学生防护意识,家长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家长表示,此类要求宜更具体一些。

 

  争议:“见义勇为”该不该删?

  见义勇为一直是我国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新守则为何将“见义勇为”删掉?

  有专家认为,中小学生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遇到险境容易做出冲动的判断,乃至采取有风险的行动。

  沈阳一所中学的王老师也赞成守则删掉“见义勇为”的内容。他说,中小学生大多未成年,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较弱,不分场合的见义勇为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遇到坏人坏事,如果守则提出“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采取行动”,是不是更具有指导性?

  高三男生刘雨的妈妈则担忧地表示:“现在独生子女感情上相对冷漠,如果不倡导他们树立见义勇为的理念,是否会让他们变得更冷漠?”

 

      【附: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通知

              (教基一[2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我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