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我们期盼的家庭医生是什么样?

来源:
中国网
2018/09/03 17:20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1908日期:2016年6月15日 22:34
 

 

   [家庭应急在中国(四十)我们期盼的家庭医生是什么样?《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家庭医生,曾离大家很遥远的生活方式,目前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什么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提供哪些医疗服务?我国的家庭医生和国外一样吗?中国网《中国访谈》特别邀请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为网友们在线解答。

       中国网:

   网友们比较关注,到底什么是家庭医生?主要承担哪些职能?我国的家庭医生和国外的概念是一样的吗?

  杜雪平:

   中国的家庭医生主要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生,经过全科培训就可以成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只要与辖区居民签订契约合同,为其提供服务,就称其为家庭医生。

  中国网:

   跟国外家庭医生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杜雪平:

   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美国称其为家庭医生,英国称其为全科医生。中国历来是称其为全科医生。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称其为全科医生。现在根据医改的要求,只要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的合作契约,为其提供服务,就称其为家庭医生。

  中国网:

   您提到签订契约,可能大家比较关心居民该如何签约家庭医生,一个家庭医生的团队可以服务多少居民?有没有上限呢?

  杜雪平:

   有。家庭医生团队是为整个家庭提供很好的服务。医生、护士要成为团队,一定要为家庭提供服务,而不是为家庭某一个人。如果只是一个人患病,他是到大医院去的。他的家庭可能有老人、儿童、妇女,上妇产医院是给妇女看病,老年病院是为老年人看病的医院。家庭医生是综合的全方位的为家庭提供服务,就称其为家庭医生。

  中国网:

   这为居民的看病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居民应该如何签约家庭医生呢?

  杜雪平:

  我在北京的西城区,不可能在东城找家庭医生,这是很不方便的。我们要求的是在辖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比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那儿找全科医生。辖区管辖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会为你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中国网:

  所以是就近的原则。

   杜雪平:

  对,方便就近,很可能给你提供出诊服务。如果没有在辖区的卫生医疗机构服务签约是不可能为你服务的。

  中国网:

  家庭医生可以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主要的服务形式又是什么?签约就诊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杜雪平:

  这是有所不同的。如果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肯定你是优先就诊的,不会排队。现在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是不用排队的,但也有排队的情况。如果是预约门诊、提供出诊服务,年龄大的、行动不方便的就提供出诊服务,这是非常方便的。还有很多个体化的服务,比如糖尿病饮食指导、高血压如何进行合适的锻炼,行动不便的可能就要出诊。

  中国网:

  居民还比较关心签约服务费用的问题,主要由哪些成分构成?会进行医保报销吗?

  杜雪平:

  签约服务费主要由三个方面分担: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签约居民付费。从各地实践来看,签约服务费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基金分担后,居民虽然可能需要自行支付一定费用,但都是在普通老百姓可承受范围内的,而且获得服务更多,价值更大,可以说是物超所值,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中国网:

  费用问题是大家不用担心的,肯定承担得起。

  杜雪平:

  对。

  中国网:

  目前我国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医疗人员主要是全科医生、大医院的退休医生和乡村医生,未来的构成趋势是怎样的?理想的构成状态又是怎样的?

  杜雪平:

  就我自己从事社区卫生和全科医生教育二十年的经验来看,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主要还是全科医生。现在的很多城市,比如上海、江苏盐城、杭州、北京都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很多居民还没享受到,他们有意见。实际上是全科医生的覆盖面不够。现在这个文件的出台有特别好的导向,如果是二级以上的专科医生,退休以后愿意再继续为医疗战线服务的话,也可以签订家庭医生协议,他会具有医疗优势。这些退休的医生身体状况很好,一定要跟当地的社区卫生机构联系,也可以签家庭医生服务,也可以做全科医生培训,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覆盖全科医生覆盖不到的地方。

  中国网:

  据统计,注册的全科医生有6万人,按照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要求来看,目前还需要28万-42万名全科医生。这个需求应该如何满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缺口呢?

  杜雪平:

  现在全科医生的缺口非常大,规范化培养的时间和课程跟专科医生是一样的,5年的大学毕业和3年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这8年是一样的。英国的全科医生占英国医生总数的50%。英国这个国家,只要有2个医生,其中就有1人是全科医生。

  中国网:

  中国呢?

  杜雪平:

  我们的比例比较低。美国占到30-40%,澳大利亚也能占到50%,拥有非常众多的全科医生队伍,能够覆盖大部分居民。但是,中国的数字从4-5%,超不过6%。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国家最近几年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求大力规范化的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指的是跟国外完全一样,5年的大学毕业和3年的脱产培训。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一段的过程。在二级医院,要经过转岗培训,必须是经过培训以后来补充全科医生队伍。还有就是3年的大专、2年的全科规范化培养成为助理全科医生。更多的是我认为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待遇问题、职业发展前景问题、如何跟专科医生一样的发展。如果发展待遇、职业发展前景、价值体现跟专科医生一样,他会踏踏实实的做全科医生,但目前的待遇差别比较远。

 中国网:

 待遇差别大是造成缺口的很大原因?

 杜雪平:

 国外有的是持平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美国的家庭医生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很多的。英国的全科医生的待遇都非常好的。中国的情况恰恰是差别比较大。这次的文件有一个导向性的政策就是签约服务费,由财政、社保和个人三方承担费用。我们还有服务的内容,不能光凭数字,可以额外拿到签约服务费,这样待遇就非常好了。如果签约一定数量,你的待遇跟专科医生是一样的,有可能高过专科医生。

 中国网:

 按照指导意见,未来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的收入差别不会特别大。

 杜雪平:

 这个文件是这样考虑的。但是,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认为还有一段过程。这要求各省市区领导部门认真落实这个文件。中央文件下发了,底下不能没有落实。我认为政策确实非常好,落实是一个问题。

 中国网:

 您认为落实的关键在哪里?

 杜雪平:

 咱们中国的体制、机制和美国、英国是不一样的。在落实的过程中,各省市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社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紧跟中央文件的精神。不要以为全科医生是卫生口的事,社区医生签约家庭服务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事,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财政的事、社保的事,跟老百姓切身利益相联系,也跟媒体有关系。媒体要做这个节目也是为了大力推进这个文件,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是民生问题,上升到大民生和国富民强的问题。家庭和谐了才能社区和谐,社区和谐才能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我认为签约服务是非常关键的。签约服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老百姓健康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民健康就好了。医保费用本来就可以节省了。靠这些家庭医生,不是以病为中心,是以人为本。以病为中心,得心脏病就看心脏病,其它的都不管了。全科医生不是以病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而是看一个人的整体。全科医生在看病过程中发现很多高血压病人,上了150、160根本不是吃药的问题,而是家庭不和谐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把和谐的问题解决了,血压就下降了,根本就不需要吃药。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个行政部门一定要落实中央的精神。怎么想办法更好的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关键是建机制。现在中央文件有了,怎么建机制?怎么使大家有更好的家庭医生工作环境、家庭医生的工作待遇。家庭医生的发展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有可能比专科医生做得好。我自己从事二十多年的全科医生教育,我培养的全科研究生,全部留在我自己的社区卫生院,没有走一个。他感到做全科医生非常自豪,有了这一点,他会干好的。

 杜雪平:

 我记得在5月5号,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和刘谦副主任到了我们机构,跟几个家庭医生谈话。正好有一个叫李肖肖的大夫,他有一个病人是高血压、糖尿病。李斌主任问他你签约了吗?他说签了,签的就是李大夫,说他看病非常方便,还经常随诊,还可以电话沟通。患者觉得非常满意,大医院医生谁跟你电话沟通。和家庭医生签约觉得特别有靠山。我们社区居民的儿子,在郊区买了大房子,把父母接走一块住,父母不愿意走。这个居民为什么不愿意走呢?他说在这个地方享受的服务是没有可以比的,虽然房子小,但他离不开家庭医生。这种关系是鱼水关系,谁都离不开谁。这样为老百姓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老百姓特别喜欢、特别认可。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治病加在一起,这是非常好的。

 中国网:

 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家庭医生的实惠。

 杜雪平:

 对。

中国网:

 如何吸引优秀的全科医生留在基层,您有哪些建议?

 杜雪平:

 首先要让他们看到家庭医生的前景特别好,他觉得自己有价值,他就是医生,并不觉得比专科医生低人一等。一定要搭建职业化的平台,让他看到前景。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待遇跟专科医生有一定距离。专科医生也是从住院医师变成主任医师再到专家,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地走。你不想走,就直接达到专科医生的水平,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待遇一定要跟专科医生初级阶段的水平是一样的,到了主治医生的待遇是一样的,到高级的时候也是一个专家。不要认为专科医生是一个专家,全科医生就不是专家。我这么多年一直说这个事,专科医生当了副主任医师可以挂专家门诊,全科医生当了副主任医师、正主任医师就不是全科专家,他的挂号费跟大医院专家差的特别多。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不选择做全科医生,实在没办法才到全科来。还有的是为了留在城市,三年培训以后就跑掉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中央文件有了,各个部门一定要落实,切切实实地把全科医生留在基层。培养过程中怎么留,在职业发展生涯中怎么留。我做了二十年的研究,怎么吸引全科医生、吸引全科大学生。用优秀条件吸引是最好的,还有怎么培养他、使用他。

 中国网:

 更好地发挥他的价值。

 杜雪平:

 对。

 中国网:

 您举了很多例子,居民和家庭医生之间非常融洽的关系。家庭医生和群众之间的信任是尤其重要的,这种信任很大一方面也来源于家庭医生的责任心和医疗技术水平。家庭医生有没有相关的执业标准?如何保证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呢?

 杜雪平:

 基层医疗纠纷非常少,媒体曝光的医疗纠纷全部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打的天翻地覆的。客观原因来说是风险小,没有大的手术,都是常见病。我认为很多医疗纠纷的技术水平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造成医疗纠纷太多。我曾经做了十几年的院长、心内科主任,也做过介入手术,也处理过很多医院里的医疗纠纷,很多都是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不好,就是不屑一顾,没有真正的以人为本,所以导致的医疗纠纷很多。在社区卫生机构,医疗纠纷少是因为服务意识很强。我说我们的家庭医生也可以称之为全科医生,他是高智商的。因为他看病不是内科、外科,而是综合的,但不是老百姓关心的“全”,不是什么都能看。家庭医生签约也不是提供24小时服务,这种观念也不对。我签的不是私人医生,我是要签100个、200个,有的乃至上千个。所以全科医生一定要有很强的临床能力。要学规范的大学本科课程和三年的脱产培训,首先要在医院转内科、外科,基层实践还要六个月到半年,全科医生一定是要高智商的,才能把你的血糖、血压降下来。

还需要高情商。是因为他跟老百姓的关系,老百姓非常信任他,不会出现纠纷。偶尔的纠纷也可以很快解决。每次老百姓找我,不要以为是告状,全是表扬,我都觉得耳朵起茧子了。我说你们不要一天到晚的表扬,还是要提问题。还老帮着医生说话,他们的房子小了,再扩一间吧。他们的工作时间长了,给点加班费吧。说明他们的鱼水关系非常好。

 中国网:

 这点真的是非常重要。对于其它城市或者其它地区的全科医生呢?家庭医生和居民融洽关系的建立上,您有哪些经验和感受可以分享?

 杜雪平: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不一样的。医院就是针对疑难重症看病,社区卫生机构是跟政府、民意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连着的。社区卫生机构跟当地的财政、社保政策特别有关系。我看了很多地方的例子,比如甘肃、新疆、内蒙的财政不像北京、上海这么好,政府在投资上,中央财政的钱给中西部是没有问题的,但还得地方匹配。经济发展需要匹配扶植,社区卫生服务也得扶植。这是相辅相成的。把全科医生配置好了,有可能经济发展也好了。这些地方的家庭卫生服务不如东部沿海城市,这跟他们的财政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建议中西部地区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

 当然,还要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平台让中西部的全科医生更好地发展。为什么东部地区的本科生容易在这里落地生根呢?为什么西部就不容易呢?所以我觉得当地还要大力支持。任何一个政府官员,不管是省卫生厅负责社区卫生,还是市卫计委负责基层卫生发展,一定要加大力度好好考虑基层卫生怎么发展。现在都提倡问责制了,质量好不好,老百姓的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应该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中国网:

家庭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二甲、三甲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家庭医生是否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杜雪平:

 英国的全科医生为什么好?是因为必须经过全科医生首诊。但是,全科医生没有很好的设备,这就必须背后大医院的支持。这就是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并不是社区医院把病人转给你,而是怎么支持基层、怎么提高业务、怎么进行教学,这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很多大院愿意做医联体,真正的医联体是怎样帮助基层,这样才能更好的双向转诊,才能更好地帮基层做家庭医生服务。这个文件出台不是只给基层看的,而是给整个卫生口看的,基层签好家庭医生,你也有责任。他突发了重病,怎么转到大院?这是绿色通道。大医院门诊有很多的比例是要基层的家庭医生预约的。这一点应该是上下联动的。

 中国网:

 家庭医生和大门诊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科学配置。

 杜雪平:

 对。我觉得大医院应该真心的帮助基层,而不是扩地盘。随着医改,大医院不一定不需要基层。所以我觉得上下联动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

我们还注意到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参与。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参与家庭卫生服务具有怎样的特点?您对此怎么看?如何加强监管?

 杜雪平:

 我觉得政府办的公益性比较强,而且有很严格的绩效考核。个体医院的机制比较灵活,体制比较好,可能会留一些人才,待遇会更好。我觉得应该发动所有的社会力量,不管是政府办的,还是非政府办,都应该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要更好的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也要做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你提供的不仅是医疗服务,还有家庭小孩的健康教育、打预防针,都属于公共卫生,都要做。

 中国网:

 不管主办机构是国家的,还是非政府的,都应该有统一的目标,服务主体是不变的。

  杜雪平:

 对。

 中国网:

 居民的就医习惯,包括我们之前说的全科医生短缺等问题也给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带来障碍。您有哪些建议?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还面临哪些挑战?您如何看待家庭医生未来的推行前景?

 杜雪平:

 指标要求不低。现在文件公布了,很多家庭医生找到我,大家担心能不能完成指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全科医生的人数非常少,确实要大批的培养全科医生,培养一个就要留住一个,要把他的心留住,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我觉得配套政策也应该出台。如何鼓励更多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做全科医生,很多的扶植政策、搭建平台的政策、科研教育的平台、职业发展的政策、待遇等等方面的政策一定要出台,社保一定要跟上。

 中国网:

感谢杜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家庭医生、关注了家庭医生,我们希望家庭医生可以叫好又叫座,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