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应急网》讯,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柯城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陈玮做客浙江之声《两会1+1》。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浙江骄傲”“浙江省道德模范”“最美衢州人”等荣誉,被市民亲切地称作“最美医生”。作为一名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医生,为让更多人获得及时救助,陈玮还于2017年组建了一支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参与急救事业,帮助更多的人。
“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这是她对危重症救治中心工作的描述。
在直播间,陈玮还回答了网友们关于医疗的各种疑问。
在今年的两会上,陈玮表示她将重点关注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她说,这次来北京,我特意多带了一件行李。很多人问我是什么,我都回答:是能救命的家伙。
我带的,是一个人体模型,只要5分钟,我就能通过它教会一个人基本的心脏复苏术方法,而这看似简单的心脏复苏,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的。
不信?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平均每天1500人以上。这其中,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者的生存率不到1%,远低于美国的12%。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院外旁观者心肺复苏术(CPR)的实施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研究显示,国内大、中型城市CPR实施率平均仅为4.5%,而这一指标在美国为46.1%,日本为32.2%。
很多人叫我“最美医生”,因为我在马路上看到有需要急救的病人,总会第一时间冲上去。但很多突发性疾病发生时,身边是没有医生的,这个时候,身边人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很重要。
现在,我和我的志愿团队,会在每周五的下午去衢州火车站做急救知识和技能推广培训,很受大家的欢迎,接下来,我希望国家能够借鉴国外心肺复苏培训经验,结合国情分阶段地开展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工作。我想,这既是提高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率的需要,也是保障国民健康水平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公民的急救常识要跟上,公共场所的设施配置更不能落后。比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tbrillator,AED )。
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来说,除颤是公认的挽救该类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在国内,无论是公众场所的AED配置,还是公众配置使用率,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也希望能够看到国家尽快通过立法保障,早日解决AED的普及配置和人民“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当然,在第一时间的急救之后,对病人的全面根本救治还是得在医院。我在这里呼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规范急诊急救体系:一方面,国家要建立以提升患者整体救治质量为核心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质控制度,另一方面,也应破除科室壁垒,建立急诊-院内专业科室高效的衔接机制,并纳入医疗质控指标体系。
我想,这样的多管齐下,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有自救和救人的能力,也让我们的急救体系更加完善,从而让更多人受益,让“健康中国”更有力。(记者 何苏鸣 整理)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