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应急网》讯,我国近期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中暑等相关疾病进入多发期。高温天气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中暑等疾病又有多危险?洪涝灾区容易出现哪些疫情?日前,针对防暑健康、洪涝灾害后的防疫等问题,国家卫计委邀请了4位知名专家进行了答疑解惑。
专家名单: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朱华栋教授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 徐东群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 张流波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 张岚研究员
疑问一:
中暑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暑是季节性疾病,高温高湿天气特别容易发生。发展到严重情况,死亡率非常高。
中暑的发病主因,是高温高湿情况下,人体产热、散热平衡被打破。中暑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如及时发现、应对,是能挽救的。
疑问二:
热射病到底有多危险?
如果中暑病人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如抽搐、昏迷、体温居高不下等,临床有个名词叫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人的体温特别高,会达40度、41度、42度,有时甚至体温表都测不出来。病人往往还会有意识障碍,叫不醒、昏迷,抽搐、抽风。
朱华栋表示,热射病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普遍的病死率可能是50%-70%,如果是老年的病人,70岁以上的死亡率会高达80%。在中暑的预防当中发展到热射病阶段,尽快把病人的体温降下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病人由专业人士送到医院以后,除了积极降温之外也给予其他的支持,比如说脏器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疑问三:
中暑后如何进行急救?
如果没有现场救治条件,可以给病人身上用冷毛巾擦试腋下、大腿跟部位。还可通过风扇给病人吹,让病人尽快的把体温下降。
在热射病或重症中暑处理中,迅速把病人的体温降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处理中暑最重要的手段。
疑问四:
洪涝灾害后如何防疫?
洪涝灾害对公共卫生设施会有不同程度损坏,饮用水水源、供水和消毒设置通常会受到影响、破坏。对公众而言,在洪涝灾害期间特别是暴雨持续发生期,应注意饮用水安全。
中国百姓有个好习惯——喝开水。这是特别好的控制生物性风险的方式。水一定要烧开后才能饮用,要严防病从口入,一旦发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一定不能盲目大意,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及时就医。
此外,卫生部门要做好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特别在特殊时期要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的发生。
疑问五:
夏季如何进行健康防护?
1、防中暑:
高温高湿天气尽量避免外出。高温环境外出要做好防护。尽量多喝水。注意良好的睡眠。清淡饮食。若出现中暑先兆,如头晕头昏,及时躲在阴凉处。
2、防日光性皮炎:
阳光强烈照射下,如果出门没有防护好,易造成皮炎。要做好防护。
3、防臭氧伤害:
臭氧对眼睛、鼻子、咽喉、气管都有强烈刺激。刺激下会影响肺功能,尤其对有基础性疾病,包括哮喘等疾病的人,会使病情加重。臭氧浓度12点到1点达到高峰,会持续到下午2到3点。这期间外出要穿透气性好的衣服、浅色长袖衣服。
4、防空调病:
开空调后,室内温度较低,长期在低温下会引起头晕、食欲不振、热伤风,甚至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关节有问题,长期低温会诱发关节炎。建议室内室外温差不要超过5度。也不能一直开空调,建议开1-3小时后停一会儿,要注意通风换气。
5、防食物中毒:
夏天食物易变质。许多中老年人,食物有点变质稍微加热就吃,这样可能会引起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急性肠胃炎。要注意食品安全,要防止病从口入。洪涝灾区的群众应不吃生冷食物、隔夜食物,尽量减少聚餐。要做好餐饮具、食饮具消毒。作为灾民还得做好手的卫生,餐前便后如有条件,可直接用手消毒剂消毒。
6、防心脑血管病:
因温度高、体表蒸发较快,心脑血管病人早起应先喝凉开水,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在高温的天气下发病。
7、防开车中毒:
很多人开车时会把空调开得非常低,这样在车里待一段时间再出来,或在外面待段时间再进去,容易被“激”。有些人开长途车,累了就打开空调睡,这个特别不好,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会渗透到空气造成中毒。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