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应急网》讯,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创始人、中国家庭应急网特邀专家张永将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安全意识,我们要怎么教孩子,才能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比如小孩子离开父母会焦虑,会躲避高速移动的物体,对于过高的高度会害怕,6个月左右就会开始认生,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层面留给我们的。
我一直认为,是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把这些与生俱来的安全意识淡化和抹杀掉了,导致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反倒失去了对安全的评估能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就像锤子捶在铁片上留下的凹痕。所以安全意识有赖于外界的刺激,而不是家长受到外界刺激后提出的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识。所以我们要掌握好锤子捶下去的角度、力度、时机,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有效的刺激。
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知识的灌输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通过声音、颜色、味道、触觉等全息的概念。
就像我们常常希望把孩子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保持健康而不是通过疫苗。其实孩子需要接触一些病毒和细菌才能形成抵抗力。同样,孩子也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来形成安全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我看到、听到、知道,这样的意识层面。
所以我们给孩子这样的安全意识,不仅不能保护孩子,反而会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人之所以会紧张害怕,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儿童安全教育的一些误区
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国内的安全教育一直都缺乏可操作性,多是重复一些老套的、没有可行性的、高度概括的话,比如不跟陌生人说话,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等。家长并没有跟孩子解释陌生人的概念,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多跟陌生人交流,害怕他们内向,缺乏合作精神,同时又担心跟陌生人说话会被坏人带走,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
其实,陌生人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很多拐卖、非法拘禁的案例中,作案人都会绕开陌生人的概念,会选择跟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接触、互动,甚至一起游戏,通常十几分钟,就可以跟孩子很熟,就绕开了陌生人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被坏人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孩子有逃生机会时,他要不要跟陌生人求助,要就需要和陌生人说话。
所以,不和陌生人说话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在英国,他们叫“say no to stranger!”,也就是拒绝陌生人,跟陌生人说不,学会拒绝别人,是很重要的。家长们也要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不要强调要听话这类的概念,否则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情况。
2、走失了要在原地等待。
原地是一个不明确的词,在军队,都会用很明确的词比如a高地,b据点。我们同样可以在经常带孩子出现的地方约定紧急联络点,来取代原地这样模糊的概念。
3、求助时,优先选择老人和妇女。
在性侵害的案件中,43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是2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在拐卖的案件中,妇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求助时,我们会建议优先向3-5个人的群体求助,当然,向群体求助时,一定要避免旁观者效应,要向这3、5个人中的某一个人明确的请求帮助,这样获救的可能性和安全性都会大大提高。因为人在群体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善良的一面。
儿童安全教育情景的设计
1、用静态的绘本和故事讲给孩子, 用画面和场景来给孩子一个最直观的印象,这样真的发生类似情况时,孩子才能进行正确的应对。
我参加东方卫视《小鬼当家》节目时,有4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喜欢看侦探、冒险类故事,又掌握很多野外求生的技能,她就比别的孩子要自信和冷静的多。那个节目的设置很逼真,对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她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被胶带封住很久的门,甚至连剧组都没有注意过,从那扇门顺利逃生。而其他的小朋友会有哭闹的,有从节目开拍就睡觉直到节目拍完。越是自信和有骄傲感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模式。
增加孩子参加模拟情景的机会。我们会给孩子做捆绑的体验,后备箱、行李箱的逃生,地震、火灾、刑侦探案的体验,以及团队合作,这些能增进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逻辑,从而在遇到危险时有应对的能力。
2、善用假设。比如带孩子去公园或商场等人多的地方,可以跟孩子假设,如果你找不到我了,怎么办?多听孩子的回答,减少大人的建议和判断。比如一个家长给孩子做的教育,他说如果我们小区有坏人拿着砍刀要袭击我们,你会怎么办,有几个地方可选,一是门口的小卖店,二是不远处的麦当劳,三是银行,你会选择躲在哪。孩子回答选择麦当劳,家长就说,你的选择不对,你应该选择去银行,有保安又有报警。我当时跟家长说,你要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说,因为我对麦当劳熟悉,我从正面进去,侧面有个门我还可以跑出来。
其实,孩子的选择很有道理,如果进入一个没有逃生通道的地方是很危险的,而且银行的玻璃门经常这扇开,另一扇不开,在紧急情况下,你去推那扇不开的门都是非常可能的,而且银行的报警在柜台里边,小孩是进不去的,还有,银行通常只有一个门,进入后如果坏人把门堵上,你就会很危险。
所以我们要去多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接受了大人的建议去银行,在危险真正发生的时候,他还是最可能去麦当劳,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我们要做的是去帮他纠正他的下意识反应中错的部分,而不是直接给出我们的建议。
3、多一些附加条件。培养孩子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求救并且表达清楚求救的内容。比如,我在做一期节目时,一个小孩跑过来跟我求助,他说,叔叔,那边有人在弄我。别人是很难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要培养孩子在无力反抗时,记住坏人长相等等。
4、练习在紧张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我们会让孩子以对抗和比赛的形式记下一个电话,复述一件事情,这些对孩子的安全能力的培养都是有价值的。
比如一个4岁的小孩,家长很担心他走失,但他说,我自己的方向意识都很差,孩子怎么能记住ab点和安全汇合点呢?我们就会建议他和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记ab点,实际上,孩子也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当他找不到汇合点时也会焦虑,但几次游戏下来,就会比较能应对了。
5、以孩子喜欢的形象来讲安全教育。比如我的孩子喜欢机器猫,机器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很冷静的思考,理智的应对,并且能成功的处置一些危险。
6、以大孩子教小孩子的形式提高安全意识。大孩子为了教好弟弟妹妹,会认真的学,而小孩子往往不爱听大人的话,但却愿意听哥哥姐姐的话。
中国家庭应急网特邀专家介绍
张永将 曾任刑警、公安情报分析师,多年专注儿童防侵害工作。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创始人、接力出版社儿童生存系列图书特邀专家;影响·2015中国公益100人。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