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男子突发心梗“黄金5分钟”急救挽回生命

来源:
腾讯网
2018/10/23 16:34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266 日期:2017年2月15日 08:57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及时进行了急救,我老公就危险了。”2017年2月12日,一名患者家属将锦旗送到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科。这一幕缘起于今年正月初六发生的一桩突发事故。

 2月2日下午4点多,来自该院的护士周艺茹和彭良喜在东宝兴路公交站台等车时,碰巧遇到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瞳孔涣散,听不到心跳,两名护士轮休进行人工呼吸,抓住了急救“黄金5分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家属透露,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已于2月13日正式出院。

 

事发现场

      心跳脉搏一度消失,两护士轮流做人工呼吸

 据周艺茹回忆,2月2日下午4点多,她和彭良喜在东宝兴路上的公交站台等车。因为要上班,春节期间两人都没有回老家。“这时,突然有个中年男子突然倒地,站台上乱了。”

 出于护士的本能,周艺茹和彭良喜不约而同冲了过去。“当时患者跪在地上,牙齿一直咬着舌头。”彭良喜说。

 患者妻子回忆说:“我完全慌了,一直在哭,是他们俩指导我怎么做。”

 事发当时,周艺茹让患者妻子赶紧取下手套,塞进患者口中让他咬着,之后两人开始分头急救——彭良喜摸患者脉搏,周艺茹摸颈动脉,但两处脉搏都没有了,查看瞳孔,发现也散开了。

 周艺茹说,当时他们两个人马上和家属一起把患者抬到平地,她跪着把患者的衣服全都解开,俯下身,将耳朵贴在患者心脏部位。“听不到心跳,我就问家属他有没有心脏病,对方说他有心脏病,有房颤。”

 了解情况后,周艺茹判断患者是心梗,她和彭良喜开始给患者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因为患者比较胖,周艺茹做了一组人工呼吸后没有效果,就换彭良喜继续做人工呼吸,她做心肺复苏。就这样持续差不多10分钟后,患者终于开始大口吸气。

 就在此时,120急救车赶到了,急救医生为患者开展心电监测,所幸心跳已经恢复,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月12日,患者的太太(中)到长征医院将锦旗送给周艺茹(左)和彭良喜(右)。

  患者已出院,家属感谢抢回“黄金5分钟”

  让两名护士感到意外的是,事发后的第10天,即2月12日,患者妻子通过警方找到了长征医院,给周艺茹和彭良喜送上锦旗,当时,周艺茹正在上班,而彭良喜从医院宿舍赶来。

 “医生告诉我,如果不是当时有人在黄金5分钟内及时给我老公做了正确的急救,他就危险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俩是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患者妻子表示,就在2月13日,患者恢复状况良好,于当天已经出院。

 何为急救黄金5分钟?

 周艺茹表示,只有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如果心搏停止的时间超过4-6分钟才开始抢救,则很少复苏成功,超过10分钟,则无复苏成功的可能。

 面对类似突发情况,普通人群该怎么做?

 周艺茹表示,对于不懂得急救技术的人群来说,最好先拨打120,第一目击者首先不要忙于搬运病人,要立即让病人就地仰卧,不要摇晃病人,再用最短的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和心跳,如果没有就立刻进行心肺复苏,这需要经过专业的急救培训方可开展。

 周艺茹指出,对于学习基本急救知识的人来说,在急救过程中,迅速通畅气道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松开其领口和裤带,清除口、鼻异物,迅速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呕吐物、血块、食物残渣等,头往后仰,确保气道通畅。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在患者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进行按压,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一旦遇到患者不能自动呼吸,急救人员可进行人工呼吸。”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