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入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们的愿景:


让中国民众成为有高急商和终身安全能力的人

本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注册 | 登录

中国家庭应急新媒体

关于我们  本站专稿  在线留言  服务提示  2018 Copyright ©   中国家庭应急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jtyjw.cn   备案号: 赣ICP备14007432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昌
  地址:中国.南昌.西湖区抚生路388号   邮政编码:330025

家庭应急网微博

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家庭应急网手机app

中国家庭应急网官网

可信组件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来源:
中青网
2018/10/25 18:20
浏览量

 

作者:中国家庭应急网来源:中青网 浏览次数:1702 日期:2015年10月10日 22:43
 

 

  《中国家庭应急网》讯,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有哪些早期症状?我们该如何预防帕金森病?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并且帕金森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1.震颤(tremor) 典型者为静止性震颤,特点是缓慢的(3.5~7.0hz)、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静止时存在,情绪激动、疲劳、紧张、焦虑时加重;入睡时停止;意向性动作时减轻。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下颌、口唇、舌及头部受累较少。

  2.强直(rigidity) 区别于锥体系病损的肌张力增高不同的特点是对被动运动的弹性阻力增高,主动肌和拮抗肌皆受累,且在被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阻力始终保持不变。强直主要影响躯干和肢体近端的肌肉,在病变过程的早期即可出现。因为伴发的震颤引起周期性肌张力改变,所以在被动运动肢体时可观察到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

  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 包括自发性运动、联合运动和自主运动的障碍,这些运动障碍单独或结合,再与肌强直一起造成多种特征性运动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致残的最主要的症状体征。自发性运动减少,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障碍 姿势反射的丧失使患者失掉在运动中调节平衡的自发能力,故常常摔倒;最终患者独自站立不能。从站位坐下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患者的前冲小步,追赶重心是在保持平衡和避免摔倒。

  5.其他症状 反复轻敲眉弓上缘可诱发频繁眨眼(myerson征)。

  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还有此抑郁、认知障碍、痴呆、睡眠异常、疼痛、便秘、尿意迟缓、位置性低血压、脂溢、多汗、睑痉挛,动眼危象少见。晚期患者可出现视幻觉。

  如何有效的预防帕金森病?

  一、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不但有益身心还能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例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

  二、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也是帕金森的预防方法。

  三、需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帕金森的发生的因素。

  四、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是帕金森的预防方法。

  五、防治脑动脉硬化是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样才能够抑制住帕金森的发生。

  此外,喝茶也可以预防帕金森病,原因如下:1、由于茶水中含有丰富的茶碱,而这些茶碱对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有很大好处。而患者血液黏稠度高将会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导致脑部营养供应跟不上,从而加速中脑部位黑质神经元的凋亡,引发帕金森病的患病危险。

  倘若帕金森患者多喝茶水就可以很好的刺激患者的皮层和脑神经,提高神经元的活跃程度,降低患病的危险;

  在茶水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对神经分子可以提供很强的保护作用。4、茶里面的茶碱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帕金森疾病。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