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应急网》讯,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是目前最占据大医院床位资源的疾病,也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这些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粥疾病)范畴。近日,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逼近3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男性在35-55岁这20年间发生心肌梗死、卒中的比例逐渐增高。
大医院四种病“最占床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攀升,但随之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慢病负担,二是发病年轻化问题。
据2014年北京市统计的数据,女性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4岁,男性超过81岁,仅次于上海,已非常靠近发达国家。
胡大一表示,虽然人均期望寿命有所提高,但有很多人是带病生存,北京市居民男性和女性的人均期望健康寿命只有61-62岁,说明有20多年带病生存。“人口老龄化难以避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提早得病,提早死亡。对老年人来说,不仅要活下来,还要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健康寿命。”
胡大一说,分析美国1999年到2011年的健康数据,很值得借鉴。现在最占用大医院床位,包括急诊室、监护室、手术室、导管室的四种心血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和恶化加重,卒中。
“1999年,美国住院率是一片飘红,红色代表住院率最高,绿色代表住院率最低,到2012年之后整个美国的地图变成一片生命绿洲了。医生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急性事件减少了,病人稳定了,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恶化加重等不再反复发作了。病人依然在,但都不在医院里,在哪儿呢?在社区、在家里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如何让没病的人推迟发病,晚发病,不发大病。106岁得心肌梗死还说得过去,40岁得心肌梗死肯定是遗憾。所以让更多的人没病的防病,得病的依然能恢复健康、享受生活、回馈社会,医疗模式要从根本上改变。要突破恶性循环,真正把更多资源用于病前的预防和病后的慢病管理和康复,二级预防,预防复发。”胡大一说。
主动预防推荐“五个处方+两个主动”
目前,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疾病防治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预防,同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等进入医疗服务业也势不可挡。
对此,胡大一表示,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是鼓励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跟大医院抢支架、抢搭桥,而是更多地把民营资本用来做养老,做医养结合的医疗服务,做健康产业,做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要强化基层医疗建设,比如县医院要推动前面改革,形成以县为龙头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如果县医院能够把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变。
“关键还有大家对医学的理解,当医生的更不能只知道‘药片+手术刀’,还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治疗。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出血性卒中发病逐渐减少,这与宣传高血压的控制有关系,如果将来再把胆固醇教育计划进一步去推动,真正把‘五个处方’:药物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戒烟限酒处方;‘两个主动’:有主动地为社会、为公众、为患者人群、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轻资产、软实力的服务团队,个体化辅导、帮助病人了解疾病,学会五个处方的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形成有效互动,借助将来的远程医疗,使得医疗服务非常便捷,就像4S店年年都有年检、评估和保养一样,这样老百姓就不会老去大医院了,也不会等疾病复发时再去‘大修’。”胡大一说。
迈开腿多走路,坚持就会大不同
如今,各种手机APP、计步器层出不穷,在朋友圈坚持走路甚至“日走万步路”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多事情从小处做起,不要期望做很多很重要的事,小事情(如日行万步路),很多人坚持做,大不同。我从2000年开始日行万步路,一直坚持到现在,几乎人家都知道有一个坚持走路的心脏医生了。如果北京人都这样走起来,那么北京就是一个率先走向健康的城市。”胡大一说。
对于动粥疾病患者来说,在“管好嘴,迈开腿”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出现好转,体重下来了,血压正常了,血糖正常了,有的人便减少吃药,甚至停药了。
对此,胡大一表示,动粥疾病包括好几种,有些药可以停,比如血栓的预防药物,但多数药是不能停的,如他汀、降压药、降糖药等,要坚持用药,且不要随便减量。
“做好药事服务,个体化调整种类和剂量,个体化实现治疗效果,主动管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提高坚持用药的依从性。要探索中国临床药物制度,对于医生来说,让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能就不管了。”胡大一说。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提示】获取更多家庭应急资讯请点击进入中国家庭应急网新媒体统一入口,一站式关注中国家庭应急网官方网站、家庭应急网微信公众号、家庭应急网微博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