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大兴安岭火灾纪实(二)
- 分类:劳作避险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1-07 21:15
- 访问量:
大兴安岭火灾纪实(二)
2016-12-15 23:30-23:59 责编:王仁宏
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特大火灾,101万公顷森林受害,5万多人受灾,当时的林业部部长、大兴安岭地区专员、漠河县县长被撤职,有些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因为这场大火而发生改变,而很多人在大火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朋友。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大兴安岭火灾纪实。
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如果提起大兴安岭,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繁茂的树木,看不见边的山岭,郁郁葱葱的森林。而在大兴安岭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很多人都深深的记得,在20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火。
今天的《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们和您一起继续关注和回顾:1987年,冬天里的那把火——大兴安岭5.6火灾纪实,第二集。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千万章”,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诗句中尽现大兴安岭的壮丽景色。这片祖国最北端绵延千里的林带,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贮量占全国的一半。1987年,这一年,暖冬。一场大火烧了大兴安岭五分之一,101万公顷森林受害,5万多人受灾,211人丧生,间接经济损失达69.13亿元。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因为这场大火而发生改变,而很多人在大火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源于那场大火。大兴安岭浴火重生了,那一场大火,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思考。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刻,是1987年5月7日傍晚7时到8时。此前,出现在西山上的火原本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山火。火是前一天下午从古莲林场着起来的。类似那样的火,每年都要发生很多起,人们几乎已经司空见惯。县城里的多数青壮年,都已经自发到西山上扑火去了。留在县城中的妇女儿童,还会不时聚在一起向西山方向指指点点,把山火当成聊天解闷儿的谈资。
然而,5月7日中午以后,风越来越大,火情越来越严峻,但很少有人想到,山火会进县城!——这是漠河县建镇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历史无法倒转,惨剧毕竟发生了。大火烧毁漠河县城后,继续狂吼着向东奔去。晚上9点多,大火进入图强林业局所在地图强镇,把图强镇烧得荡然无存;晚上11点左右,大火飞入阿木尔林业局所在地劲涛镇,劲涛镇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至此,包括县城所在的西林吉林业局在内,漠河县境内三个林业局局址全部被大火烧毁!
与此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另一个县塔河县境内,盘古林场内独立发生的另一场山火,也在大风相助下烧毁了盘中、马林两个林场,直向塔河县城逼去,拥有5万人口的塔河县城面临危急!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时任大兴安岭地区常务副专员的张举,事发后第一时间赶赴火场,他的回忆对我们了解全貌更有帮助。他回忆说,“5月7日下午5点多钟,我在大兴安岭地区首府所在地——加格达奇招待省里来的客人,当时的地区专员邱兴亚就告诉我,漠河的火着大了。晚上10点、11点的时候,家里电话响了,让我赶紧去地区防火指挥部。这时候,与漠河的电话通讯已经断了,只有靠电台联络。电台那边直嚷,刮起了14级风!漠河全城覆灭!
14级风!天知道那是什么样的风。很显然,漠河那边的人已经全乱套了。当时我们就决定要赶往漠河。从加格达奇到漠河坐火车要12个小时,坐汽车差不多也得十三四个小时。赶紧调了一架直升机,我和邱兴亚等9人坐上直升机就往漠河飞——那是早上5点多钟,也就是8日的早上了。飞机还没到塔河,空中就遇到一大片烟雾。飞行员不敢开了,我们命令他强行穿过烟雾,来到塔河上空,但烟雾让能见度变得非常差,飞机无法降落,在盘旋中还差点撞上山。
我们只好往回飞。地面上的人看见飞机绕圈,也知道是地区领导来了,就派了汽车追我们。飞机飞出烟雾圈落下,我们又改乘追上来的汽车向塔河县城走,但还是被呛人的烟雾挡在了县城外面,这时已经是早上七八点钟了。
这时候,我们遇上了同样被挡在塔河城外的大兴安岭军分区司令员、政委,还有加格达奇铁路分局的局长。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坐上一个火车头,只挂一节车厢,向塔河县里冲。沿途都已经能够看到明火了。到了塔河县见到了那里的领导,了解了一些情况。邱专员和军分区司令、政委要留下来组织保卫塔河,决定由我带着几个人继续向漠河冲。
我们的汽车开到阿木尔,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整个镇子里一片漆黑,只有一堆木垛‘忽啦,忽啦’地闪着炭火。
我们那些人,不知去过阿木尔多少次,可是那天晚上,我们谁也找不到路。好不容易摸到林业局被烧塌的办公楼前,刚好碰见局长、书记两人从火场回来,不知从哪里弄了两支蜡烛点着了照着亮,垂头丧气,人整个都木了,只会机械地回答我们的问话。‘怎么样?’‘着了。’“‘死人没有?’ ‘死了。’‘死了多少?’ ‘不知道。’
直到那时,我们才开始真正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那两人不知从哪里找到两个打碎了的半拉碗,倒了点凉水给我们喝。我们没心思喝,赶紧上车又继续向漠河开。
到了漠河,已经是早上四五点钟,天已经亮了,这时候就看清了,整个漠河县城成了废墟,只剩下一片烟囱直立着,还有两座楼没倒,孤零零地竖着,就像一片坟场一样。”
这就是后来被称作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的那场大火,在1987年5月7日之夜闯下登峰造极的大祸。此后,成片的火龙以人力难以抗拒之势,继续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肆虐奔腾。5.8万多解放军官兵、森林警察和群众被紧急动员起来参加扑火。其间,经过军民殊死搏斗,在塔河县城附近成功打出了数十公里长的隔离带,取得了“塔河保卫战”可歌可泣的胜利。
然而,大自然一旦被激怒,人的力量在它面前十分渺小。虽然军民们在打造隔离带、控制火势方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保下了许多重点目标,但仅凭人力,要扑灭那样的森林大火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大火一直烧了28天,到6月2日才算全部熄灭。
“大火最后熄灭,是天力和人力结合的结果。5月下旬,这个地区的雨季到了,加上人工降雨,趁着大雨把火势减弱,战士们赶紧扑上去打火,把火彻底摁住。战士们非常英勇,灭火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要是没有雨,那样的火谁也靠不上去,烤也烤化了。”张举这样告诉记者。据统计,“五·六”大火火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约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森林受害面积达101万公顷,间接经济损失达69.13亿元,受灾群众5万多人,211人在大火中丧生。
“谁也没想到”但灾难却发生了。在抗击灾难的同时,人们自然还会想到追究灾难的责任。“五·六”火灾过后,当时的林业部部长、大兴安岭地区专员、漠河县县长从上到下全被撤了职。更有很多人受到轻重不一的各种处分,还有一些人受到了刑事处罚。
责任是一定要有人来承担的。然而20年后新华社记者赶赴哈尔滨、加格达奇、漠河采访一些当事人,回顾当年的历史,得来的感受是,当年那场大火,很难用哪些人个人的责任来描述。除去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以外,20年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管理水平,对森林火灾严重性认识的普遍不足,这些综合因素是灾难发生更重要的原因。
1987年,改革开放还不到十年,“总的来说,国家还是穷啊。”张举这样说。在森林防火方面,虽然各级政府也是十分重视,但资金投入还是远远不够。这样不但造成防火硬件设施不足,防火社会管理水平也相对低下。
“五·六”大火的起火点事后认定有五个,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起火点在古莲林场,直接肇事者叫汪玉峰,是到林场干活刚刚13天的一个河北农民。他启动割灌机引燃了地上的汽油,割灌机也着了,当时如果他脱下大衣一捂,火就可能被扑灭,可汪玉峰却拖着机器跑了七八米,等他叫人来时,火已经着大了。另外四个起火点,都是野外吸烟造成的,而这其中又有三处都是没有经验的外乡人所为。“企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废弛,职工纪律松懈,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这是当时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和处理情况的汇报》中,分析火灾原因的重要一条。
张举告诉记者,当时通向山里的各条道路也设有哨卡,但对比今天,巡护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大兴安岭这块地方,从来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采药的、捕猎的、偷伐木材的,现在叫“流动人口”,过去叫“盲流”。他们漫山遍野地往林子里钻,在里面搭上窝棚就住下,管也管不过来。
张举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外来猎户在野外遭遇一只棕熊,双方距离太近了,猎户开枪打中了棕熊,棕熊同时也扑上来狠狠一巴掌击中了猎户的脑袋。两个都昏了过去躺在地上。猎户慢慢醒过来以后,却怎么也动不了,他害怕棕熊醒过来还会伤害他,只好把打火机摸出来点着了周围的草——用火来报警!瞭望塔发现火情后,联系来直升机扑火,才发现了这个猎户,把他救走了。这个事情最后也无法追究责任,只能不了了之。
社会管理也是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可是以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还做不到这一点。
防火的硬件设施更是落后。陈俊生的《汇报》中就提到,全大兴安岭地区面积达8.46万平方公里,火情瞭望塔却只有31个,风力灭火机只有301台。林区道路很少,防火隔离带也很少,着了火就连成一片。按张举的说法,河流上没有桥,有时眼瞅着对岸着火,就是干着急过不去。打火人员上山打火,就是拿着两个咸菜疙瘩,背着一口袋饼干。
漠河县森林消防大队队长的郭喜军,当年是漠河县护林中队副中队长。这个中队最高峰时有105人,又管林政,又管防火,所谓林政,主要就是管那些偷伐木材的人。而就是这样一支身兼双职的中队,是漠河当时唯一的一支专业森林灭火队伍。漠河县原有的一支拥有76人的森警队伍,在火灾发生前两个月被撤销了。
护林中队里设有一支30人的快速扑火队,郭喜军兼任队长。当时他们没有一台风力灭火机,唯一的灭火工具就是所谓的“二号工具”。记者在漠河特意看了这种“二号工具”——就像我们常用的拖把,只不过上面绑的不是布条,而是橡胶条。
郭喜军告诉记者,1987年5月6日下午两点多钟,他们通过电台得知古莲林场着火了——那个电台就是部队上淘汰下来的最老式的无线电台,又笨又重,连背在身上都不行。他带着30人的快速扑火队,在下午3点钟左右赶到了火场,已经有不少老百姓在用树条子打火了。“那个火要是放到现在,我们有200多人的灭火队伍,有那么多风力灭火机,有那么好的消防车、水泵、水枪,还有森警大队的支援,不出一两个时辰,也就被彻底打灭了。”郭喜军说。
从6日下午着火,到7日下午起大风,其实老天给人们留下了足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如果气象部门能够早一点预报到大风,及时发出警告,也许人们可以投入更大的力量赶在风起之前把火扑灭。张举说:“没有人预报出那场大风。”
大火无情,火灾背后,往往有太多的隐患。火灾如何预防,发生火灾时如何应对,火灾发生后有哪些注意,一场大火,让很多人感慨。灾难已经过去,但不断警醒,从过去的灾难中发现问题,提醒今天,让类似的灾难不再重演,也成为我们今天关注应急的价值。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兴安岭5.6火灾纪实第二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希望所有人远离火灾,平安、幸福。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发布时间:2016-12-15 23:30-23:59 ,责编:王仁宏,原标题《大兴安岭火灾纪实(二)》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家庭应急网-危险商数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家庭应急网危商科普中心
▲关注危商网 人生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