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周克文讲周易《泰极否来—《泰》卦深解》
- 分类:极简危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7-11 22:13
- 访问量:
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11.1卦名卦序
《序卦》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解读】
○ “泰”,卦名,据今本补,帛书《昭力》作“柰”,《释文》:“如字,大通也。郑云:通也。马云:大也。”从帛书易来看,“泰”来源于“柰”,而“柰”帛书传抄是否准确则无法考证,所以我们直接分析卦象。
《泰》卦为卦下乾上坤,乾为天为健为大,坤为地为顺为小。自然界“天”当然不可能真的处在大地的下面,所以这是一种天地交汇的会意表达。
从自然而言:卦象天下地上,代表天与地相交。天地相交则“乾”代表的阳气下沉,“坤”代表的阴气上升,阴阳相交而万物生长,如春夏季节发生风雨雷电,大地万物蓬勃生长。
从国家治理而言:指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能够真正亲近百姓,访疾问贫,和民众一起劳作,为百姓解决困难,如尧舜。民众则积极上进,信赖管理者,这样则君民上下相处和谐、通泰。
○ 上一卦为《履》卦,其本意是教导民众与统治者守礼、践礼,要求下事上以敬,上使下以礼。如此之后,统治者与百姓和谐相通,天下安定。而《泰》卦说的正是上下交融,和谐相安。这两卦可以理解为《履》是因,《泰》是果,所以《履》卦之后是《泰》卦。
11.2 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
【白话】
卦辞:上下和谐相安,地位低下者积极上进,地位尊贵者真诚下交,上下齐心协力,成功克服各种困难,国家发展通达顺畅。
【解读】
○ 小往大来
“小”为阴,代表地位低下的百姓;“大”为阳,代表地位尊贵的统治者。小往:指地位低下者能够积极上进,有困难主动向上求助;大来:指地位尊贵者不自高自大,能够谦虚、主动地向下亲近、帮助民众。
从天地自然而言:天道下达,地道上交,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和畅,万物得以生长,大地充满生机而一片祥和;从国家社会而言:地位低下的民众不自甘卑下,能够积极上进,有困难和要求主动向在上的统治者求助;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能够真正走入民间,亲近百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主动为百姓解决困难,这样则君民上下亲近、和泰,社会稳定、和谐。
○吉,亨。
或问:“吉”是除了“元吉”之外是很好的结果,而“亨”,代表亨通,肯定没有“吉”的结果好了,此处先说“吉”,再说“亨”,这个“亨”岂不是多余的?当然不是。从卦象分析可知:《泰》卦本义说的是国家上下同心同德、和谐相交,齐心协力地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说明此时国家、社会面临着诸多困难。九二爻辞也可证明这一点。故“吉”是指成功克服遇到的困难,而“亨”则是指过程顺利,国家发展通达。
11.3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白话】
《彖传》说:“泰,小往大来,吉,亨”,意思就是说天与地阴阳之气相交而万物通畅,人类社会就是上级与下级心意相通而志向相同。阳刚居内而阴柔处外,内在强健而外在柔顺,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的风气在逐渐成长,小人的风气在逐渐消退。
【解读】
○ 《周易集注》:“‘则是’二字直管至‘消也’。天地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上下之泰也。阴阳以气言,健顺以德言,此二句造化之‘小往大来’也。君子小人以类言,此三句人事之‘小往大来’也。‘内外’释‘往来’之义,‘阴阳、健顺’、‘君子、小人’释‘大小’之义”。
来知德先生解释得很清楚。《彖传》分别从天地、上下、阴阳、健顺、君子与小人等方面列举出“泰”所表现的方面和引申出来的意义。笔者认为文王利用本卦重点要阐明的道理应该是治理国家时君王要做到上下亲近,同心同德,“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则国家才能成功克服各种困难,长治久安。
11.4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白话】
《象》说:天地阳气与阴气相交,这就是泰的卦象。君王由此领悟:根据天地运行的规则来确定方法,体会天时地利的功效来制定法令,用于帮助和护佑百姓。
【解读】
○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本义为君王。财成:“财”通“裁”,裁度以成之。天地之道:天地阴阳两气交流而使万物通畅的规则;天地之宜:天时地利为万物生长创造的条件,如春耕、夏长、秋收等。左右:佐佑,帮助和护佑。
春、夏两季,天通过气温升高、风雨滋润、日光普照等自然现象与地相交,此为“天地之道”,然后才有万物茂盛、生机盎然。君王从天地之交中得到启发:要学习天地之道,为民众创造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条件,以保护民众、发展国家。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君王的仁义爱民之德。
天地不交则万物不兴,君民不和则国难强盛。万物茂盛生长,关键在天;百姓和谐爱国,关键在君,只有君王真诚地爱护百姓,才有百姓恭敬地崇尚君王,上与下才能心意相通、和谐相交,如此则无艰不克、无险不除。
11.5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白话】
初九:采集茅草根茎作为食物,用以补充(粮食短缺)。主动进取,努力克服困难一定会获得成功。
《象》说:“拔取茅根”“主动进取,努力克服困难一定会获得成功”,意思是说他的志向是上进。
【解读】
○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拔茅茹,以其汇”,这句话传统的解释是:拔取茅草,其根牵连交汇而带起来。这种解释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其中忽略了一个关键字“茹”的解释。下面笔者通过文字训诂进行分析:
拔:抽出,连根拽出之意;茅:一种叶子尖如长矛的野草,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茹:本义指可食用的植物,后引申为食用,如成语“茹毛饮血”。
拔茅:应指拔出茅草根部。因茅草根可食用,故“拔茅茹”应指拔出茅草根用于食用。远古时期,农业还不发达,人们获取食物主要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如:《诗经》中写到植物采集活动的就有26篇,其中以“采”命名的就有:《召南·采蘋》《王风·采葛》《唐风·采苓》及小雅中《采薇》《采菽》等等八篇。所以,远古祖先采集野生植物为食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易经》最早可能产生于夏、商时期,那时已进入奴隶社会,虽然农业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但遇到自然灾难时仍然需要采集野生植物为食。到了近代的新中国成立前,遇见大灾之年,百姓仍然会采集草根、树皮为食。所以“拔茅茹”描绘的应是人们采集草根为食的情况,说明当时人民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难,以致粮食不足,这从下面九二爻的“包荒”也可以证明。
“其”指茅草,“汇”为汇集,本句应指“补充”之意。“以其汇”在此应指用以补充因自然灾难带来的粮食短缺。所以,“拔茅茹,以其汇”描绘的是劳动人民在野外采集草根,用以补充粮食的短缺,反映人们努力克服自然灾难的情况。
征:本义为征伐,后引申为远行,在易例中多有主动进取、前进之意。
征吉:意为鼓励初九代表的民众积极进取,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会得到国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而获得成功。《泰》之时,上下沟通顺畅,初九又正应六四,故“征”既有鼓励初九为了生存积极进取之意,又有主动寻求六四帮助,追随六四前进之意,其结果必定能得到六四的大力应援和支持,成功克服困难,故为“吉”。
初爻以茅取象另见于《否》《大过》两卦,但《泰》之初九为阳爻,《否》《大过》之初六为阴爻,下卦也各不相同。由此可以判断:初爻仅是在某些特定的卦中根据卦时爻位取茅象,与卦象爻性没有明显的联系。先儒们多以爻变来取象说明下卦为巽、为震等与草、木有关之卦,以此勉强取“白茅”象。这是笔者所反对的,因为爻变并不是随读者想象而变的,而是根据爻的辞义、比应关系、发展规律决定的,而且通常爻辞中多含有暗示之词,如本爻的“征吉”一词,其中“征”为前进,多为阳爻之性的,如何能取变为阴爻之象?
初九以刚居阳而正位,正应六四,则能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追随六四而获得帮助,故称“征”。六四为下互兑之主,兑为善为吉,故称“征吉”。
11.6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白话】
九二:被大水所包围,(带领大家)勇敢地徒步渡河,做到远近的人都不遗弃,大公无私,努力坚守中道、担起责任而大获嘉尚。
《象》说:“被大水所包围”“努力坚守中道、担起责任而大获嘉尚”,意思是他的品行光明而博大。
【解读】
○ 包荒,用冯(píng)河,不遐(xiá)遗,朋亡。
很多易学者会把这句话理解成是九二的四种德行,如王弼、程颐等,即:“包容荒秽、勇敢无畏(徒步过河)、深思远虑(不遗弃远方的人)、不结党而公正无私”,其中把“包荒”理解为包容一切,形容心胸宽广。笔者认为“包荒”值得好好玩味。
根据自然规律分析:“乾”(☰)在重卦的上卦应先取“天”象,因为“天”本在上,但处于下卦,一般就不可再取“天”象,除非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如《需》(䷄),云在天上是正常的。“乾”(☰)在下卦而不能取“天”象时应有其他特殊象征,如在本卦中笔者认为应取“大水泛滥”之象。理由是:水在八卦中是由阳爻表示的,如“坎”(☵)卦的中间阳爻代表的是水,上下阴爻代表河流的两边土壤河岸,如果两边阴爻都变成阳爻则“☵”成“☰”,可看成两岸都变成了水,这正是水流淹没两岸而成大水泛滥之象。“兑”卦(☱)同理,下两阳爻代表泽水,上阴爻代表泽堤,如果泽堤被水淹没则成“☰”,同样也是大水泛滥之象。故“乾”有大水泛滥之象。
再看“荒”字:古“荒”同“巟”,巟:音“荒”,上“亡”下“川”,合起来就是“川流消亡”,其本义为:没有明显堤岸的湖泽。《说文》:“巟,水广也”。所以,“巟”的本义就是水多而宽广之意,这正好与下“乾”☰的大水泛滥取象相符。九二居中,下乾之主,正是处在大水的中间,被水所包围之象,所以“包荒”应为“荒包”的倒置,即为无边的大水所包围之意。这应是指洪水泛滥的自然灾害。
冯:音“凭”,“冯河”指不用船而徒步过河。既然已被水包围,所以就需要勇敢地渡过大水。对九二来说,初九为迩(近),九三为遐(远),三阳同心,所以九二不遗弃远近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公正无私。
朋:为朋党,指自己亲近的人。“朋亡”指不结党营私,是为大公无私。
综上: “包荒”是形容九二遇到的困难非常大;“用冯河”则是形容九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九二为刚健而居于中位者,在《泰》之时,他能以其勇敢、公正、博大之德团结大家,并得到君王的支持,这样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 得尚于中行
得:本义指经过努力而有所收获;尚:嘉尚、赞赏。中行:九二居中位,在遇到困难之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带领大家努力克服困难。“行”指承担责任,努力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困难之时,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带领大家努力克服困难而获得(君王)赞赏和肯定。
从初九和本爻可以知道:《泰》并不是天下太平无灾,而是正面临着巨大的自然灾难,只是《泰》之时,国家上下能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也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才最能体现上下同心、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和高尚品德。
11.7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白话】
九三:没有只平稳而不倾侧的,没有只前进而不返回的,能够保持勇敢、果决的作风就不会有危害。对此不要有所担心和怀疑,福禄自然就有。
《象》说:“没有只前进而不返回的”,这是说处在天地相交之际。
【解读】
○ 无平不陂(bēi),无往不复,坚贞无咎。
陂:倾斜,不平坦。
九三以刚居阳,处三阳之上、诸侯之位,代表诸侯之最高统治者,承担着保卫国家稳固和人民安全的重大责任。从初九、九二两爻可知,民众正经历着巨大的困难,管理者带领大家努力克服眼前困难之后,还要谨防后续困难的随时出现,所以圣人垂诫:“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坚:坚定、坚决之意。世道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永远太平、顺利,作为有保家卫国之责的诸侯王公更要时刻保持警惕且要意志坚定,这样就不会有过失危害。
○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这是进一步强调“坚贞无咎”一词的。圣人诫示对此要坚定信心,充分信任国家和君王,努力付出,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并可得到君王赐予的福䘵。
阳爻为“有孚”,二、三、四爻为兑为口为食,上坤为䘵为福,故称“于食有福”。
11.8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话】
六四:轻快而迅捷地下应民众,不是靠财富和利益帮助各地方诸侯,而是要以真诚之心,零距离与他们相处。不是防备大家而是以诚相待。
《象》说:“轻快而讯捷地下应民众”,“不是靠财富和利益相助各地方诸侯”,是指上面都不是阳爻。“不是防备大家而是以诚相待”,是说出内心真诚的心愿。
【解读】
○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翩翩:轻松而快速地飞舞的样子。六四阴爻而与初九正应,阴爻为轻虚,互卦震为动,轻松地震动,故称“翩翩”,引申为真诚、轻松地与初九代表的民众互动。
不富以其邻:其字面意思是“对待居于其下的、需要支持的地方政府,不只是靠施与财富(而更是以真诚的帮助与支持)”。这句话的引申意为:以诚相待、以心相助,深入民众,与他们真诚无间。《泰》之时,诸侯民众正遭受自然灾害,国家也不是非常富有,代表中央统治阶层救助民众的六四以谦虚、仁爱之德积极行动,并不只是靠财物赈灾,而是深入到民众去,以心相交,亲身感受民众疾苦,真诚帮助民众解决困难并使大家真心拥护。
《小畜》卦九五爻:“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其意为君王以物质利益吸引身边的人顺从与改变。这是畜化小者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在《小畜》时代是必要和适宜的,也是对小者成功改造的第一步,与卦辞“密云不雨”相对应。而本处却是“不富以其邻”,不是以物质利益去吸引和改变,其反映的上下关系显然已超越了物质利益,是真正的以心相交,彼此真诚相待。
阳爻为富,阴爻为不富。“其邻”指需要帮助的九三。九三与六四相邻,代表正在受灾的诸侯国,他们需要国家的支持。
不戒以孚:不是对初九、九三等正在受灾的民众采取防备、戒备心态,而是充分信任和支持,以真诚相待。大灾之时,社会最易发生动乱,统治阶级通常的做法是加强戒备,严阵以待,然而六四却是不加任何防备,以真诚取得民众的信任,以信任消除隐患。
《小象》辞解释与笔者不同,不作解读。
11.9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
六五:帝乙下嫁他的女儿,获得福报,这是吉利的根本。
《象》说:“帝乙下嫁他的女儿”,是因为谦顺且行为合乎中道,能实现其志愿。
【解读】
○ 帝乙归妹
帝乙:商朝的一位君王。纣王的父亲也称“帝乙”,程颐认为不能确定具体指的是谁,但认为是制定了帝王下嫁王姬礼法的人。妹:指未婚少女,在此既可能是女儿,也可能是妹妹。
六五下应九二,以尊应下,谦逊待下,所以以“帝乙归妹”为喻,说明虽贵为君王,但在《泰》时,能够抛弃贵贱之别,真诚地对待臣属和人民,就像帝乙把自己最亲的妹妹或女儿嫁给臣下并遵守礼仪,深得人心。这与卦辞“小往大来”之“大来”相呼应。
二、三、四为互卦兑,三、四、五为互卦震,两个互卦组成了一个雷泽《归妹》卦,故以“归妹”取象。
○ 以祉元吉
祉:福,意为获得福泽。元吉:成功的根本。“泰”之时谦顺之君能够真诚、平等地以尊应下,这是《泰》卦之所以为“泰”的根本,所以“中以行愿”而得“元吉”。
11.10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白话】
上六,城墙倒塌回填进护城河中,不要动用军队,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劝告和命令。导致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羞愧。
《象》说:“城墙倒塌回填进护城壕沟中”,是指其政令开始混乱。
【解读】
○ 城复于隍
城:指护城的墙;隍:指掘土筑墙而形成的壕沟。“隍”中注入水便形成了保护城楼的“池”(护城河)。
程颐曰:“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成泰。及泰之终,将反于否,如城土頺圮复反于隍也”(《伊川易传》)。
上六位于卦之终、《泰》之极,泰极而否来,这是自然规律。
从前面五爻的解读来看,本卦描述了一种统治者与百姓真诚无间的相处,几乎没有阶级之分、上下之别的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这对奴隶社会时期的国家治理来说显然不可能,或者说不可能长期维持,所以必定会“泰极否来”。
上六如变上九,则上坤变艮,艮为门,于城则有城墙之象;如不变则为坤为土。下乾为水,上土下沉则会倒进水里,故以“诚复于隍”取象。其引申义为:《泰》之时上下交泰虽然和谐,但泰极则否来,如尊者过于谦卑待下,则维护礼制的城墙就会倒塌,国家秩序可能混乱。
○ 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师:军队。勿用师:不要动用军队。
邑:私属封地。自邑告命:从自己的领地开始进行劝说和下令。
泰极否来之时,人心出现混乱,但还没到动用军队进行镇压的程度,这时候如果动用军队去强行征讨,那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局面可能会更加混乱。所以圣人劝诫说“勿用师”,而是要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进行劝说和命令,这样才是平息混乱、稳定局面的最佳办法。
圣人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在于君王未能很好地把握上下相处之道,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应该感到羞愧而好好自省,是为“贞吝”。
【总结与启示】
《泰》卦乾下坤上,小往大来,各爻都能正应,这是上下相交而和泰之象。从下卦来看,民众正在经历大水泛滥的自然灾难,人民面临大灾,能够积极行动,并能得到国家的真诚帮助,充分体现了上下同心、团结救灾的良好局面。本卦下乾取了大水泛滥之象,这是笔者的新发现,从分析来看是有道理的,这种理解在《夬》卦中还会体现。
看各爻之大略:
初九是说社会正遭受巨大的自然灾难,人民积极行动,采集草根补充食物,并得到统治者的帮助而成功度过困难时期;九二为民众正处洪水泛滥之时,他能以刚健居中之德,带领大家勇敢克服困难;九三处下健之极,刚而过中,虽然暂时克服了困难,但困难随时还会来到,故诫之要保持艰苦的作风就不会有过失;六四为近君贤臣,在泰之时,不只是以财物帮助民众济灾,而更是以身作则,真诚地亲近民众,用心帮助大家克服灾难,以诚待人而非戒备;六五阴处尊位,像帝乙嫁女儿一样平等待下,这是天下和泰的根本;上六:泰极否来,泰之时上下交泰虽然和谐,但尊者过于谦卑向下,则维护礼制的城墙就会倒塌。遇到这种情况时,圣人诫之不可轻易动用军队,而是要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进行劝告,对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应深刻反省。
“泰”即是“和”,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顺畅、和谐相交,是人际交往的理想状态。“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泰”是家庭、组织、社会和国家管理的最高境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同样的人。人与人之间在性格、见识、能力、立场、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分歧、争论甚至摩擦,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分歧,则会背离和泰。理解和包容是解决分歧的基础。和谐通泰不是不要礼法规则,所有上下和谐仍应建立在必要规则礼法之上,否则必定泰极否来而出现混乱。
周克文讲周易《泰极否来—《泰》卦深解》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864900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